杜鹃有什么病虫害(杜鹃常见害虫)

点击量:8652 来源:解译网 发表时间:2023-01-26 06:35作者:秋天

今天给各位分享杜鹃有什么病虫害知识,其中也会对杜鹃常见害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1、杜鹃花病害及防治办法

2、西洋杜鹃有哪些病虫害症状?

3、‖杜鹃花‖一般会得哪些病虫,又应该怎样治呢?

4、杜鹃花常见病虫害褐斑病是怎样的?

5、杜鹃花常见虫害红蜘蛛有什么危害?

6、盆栽杜鹃容易遭受哪些病虫害?

杜鹃花病害及防治办法

杜鹃花褐斑病

杜鹃花发病时,叶面会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会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点,随之叶片脱落,影响当年开花,及来年的花蕾发育。褐斑病常发生于梅雨季节湿度较大的天气

日常养护中,注意增加环境湿度,但也要及时通风透光。及时增施有机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若发现植株染病,几十年摘除叶片,并喷洒波尔多液。

杜鹃花黄化病

杜鹃花黄化病主要是因为缺铁,尤其是在土壤偏碱的地区,会出现植株迟绿现象。严重时,叶片边缘焦黄。杜鹃花的黄化病在顶端的叶片表现最为明显,都是因为缺铁导致的。

定期喷洒硫酸亚铁溶液或矾肥水,当然家用食醋也可以。若植株黄化严重,可以在盆土中用筷子戳几个15厘米左右的孔,用1::30的硫酸亚铁溶液浇灌,可以大幅度增加土壤中的铁元素

杜鹃花根腐病

发病时,杜鹃的根茎部分出现褐色的水渍状斑点,后期逐渐湿腐化,并逐渐向上蔓延。最终会导致植株萎蔫,顶芽不发,根系腐烂,发育不良。叶片也会脱落,部分的枝条或整个植株呈现黑色光杆状。

在日常养护中,正确浇水,最好选用雨水、河水、湖水或池塘水,井水或自来水要放置2~3天后浇灌。另外发病时及时喷洒杀菌药剂,严重时可将植株脱盆清洗根部。

杜鹃有什么病虫害(杜鹃常见害虫)

西洋杜鹃有哪些病虫害症状?

西洋杜鹃易受褐霉病为害,尤其在高温多湿的梅雨季,必须及早预防,可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对于褐斑病,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500~800倍液,80%绿亨2号7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5天,而黄化病主要是缺铁、缺镁等原因造成的,可10天左右喷一次绿亨铁王或铁达灵等铁肥2000~3000倍液或1%硫酸镁溶液,用食醋及发酵好的淘米水也有一定效果。夏秋季易受红蜘蛛和军配虫为害。红蜘蛛多发生于夏秋为害叶片,使叶片呈灰白色,可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杜鹃花‖一般会得哪些病虫,又应该怎样治呢?

杜鹃黑斑病杜鹃黑斑病也叫褐斑病,是杜鹃常见的多发叶斑病害。发病后叶片形成黑斑,渐渐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受害,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变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病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随风传播。 该病的重发期一般多在高温多湿季节,温室中冬季也有发病现象,一般生长较弱植株、小苗、下部叶片、通风条件较差植株和西洋鹃(与毛鹃相比)发病较重,根据发病规律,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杜鹃栽培盆土要选用腐叶土,浇水pH值要在4.5至6.5之间,浇水基质要见干见湿,要经常浇施些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以促进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提高抵抗力,盆鹃要放于通风处,夏季要遮荫、防湿、防积水。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掉,并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 (2)药剂防治:花后及时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 %的多菌灵300倍液。另外可以定期喷洒药剂预防,可用保护性杀菌剂及杀菌剂混合施用,如保丽安加M大生45与可杀得交替施用可取得良好效果,或用1∶1∶150波尔多液每周一次连续喷2次。进入雨季每10 天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连续喷施3至4次。 杜鹃黄化病 杜鹃黄化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鹃栽培中一种常见病害。植株发生病变后,叶片变薄、褪绿、叶色苍白,因此也称此病为褪绿病,新叶缺绿明显,当新梢叶色变浅,叶肉变为黄色时,叶脉仍然呈绿色,这时一般确诊为缺铁症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碱性土壤和使用偏碱性水浇花的地区。叶片出现病状后,光合作用即不能正常进行,轻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严重者会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措施:要加强栽培管理,可结合灌水,浇灌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可喷洒0.5%的硫酸亚铁溶液,即可使植株叶面逐步恢复绿色。 杜鹃红蜘蛛 该雌成虫体长0.3毫米左右,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背隆起,足4 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毫米,楔形,扁平鲜红色。一年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逢6至 7月份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发生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焦枯脱落。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4月份以后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有红蜘蛛时,可及时摘除虫叶烧掉。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草青蛉、蓟马等,进行生物防治。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可进行药剂防治,如喷洒40%三氯杀螨醇800至1000倍液,对成虫、若虫、幼虫和卵均有较强的杀伤力,只要喷洒均匀效果良好。 杜鹃网蝽 杜鹃网蝽,也叫杜鹃军配虫,小臭大姐。成虫体长3.5毫米左右,黑褐色,翅上布满网状须前翅略呈长方形,静止时,翅上的黑褐色斑纹构成“X”状。若虫形似成虫,只是虫体嫩小无翅,长约2毫米左右,卵长0.6毫米,椭圆形,乳白色,产于中脉和较大的叶脉处,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淡黄色。 该虫一年发生3至4代,成虫于10月中下旬在树皮和土地缝隙等处越冬,第二年4至5月份开始活动,在叶背面取食为害,7至8月份为害最重,成、若虫喜群聚集在叶背面主脉附近,剌吸叶片的汁液,其分泌物形成较大的黄褐色锈斑,严重时叶片苍白,引起早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开花。 防治方法:(1)入冬后清除花木附近的落叶、杂草,深埋或焚烧,消灭越冬成虫。(2)药剂防治,5月份在越冬成虫出现后和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喷80%敌敌畏乳油或50%螟松乳剂1000倍液,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也可用3%呋喃丹每盆埋5克左右,效果也很好。 杜鹃蚯蚓、蛞蝓主要危害根部。有时蛞蝓也危害叶片,栽培所用介质要高温消毒,杀死虫卵,发现虫害,可用呋喃丹,铁灭克盆施防治。 杜鹃花灰霉病 症状:灰霉病发生于杜鹃的叶和花部。冻害常是叶部发病的诱因。春季,在室内外栽培的杜鹃的花部常感染灰霉病。发病初期,花瓣上出现坏死斑点,扩展委快,并相互连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湿度高的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层,灰霉病因此而得名。

杜鹃花常见病虫害褐斑病是怎样的?

也叫黑斑病,是杜鹃花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杜鹃叶片

(1)病害症状发生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稍隆起,正面色深,背面稍浅,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的霉层发生严重时,叶片枯萎卷曲脱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2)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在25~28℃及高湿条件下发病最普遍此外,土壤含水量大,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时,都易诱发此病在6~8月高温多湿季节为发病高峰期

(3)防治措施

①花后及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②将花盆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浇水时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度,忌积水

杜鹃花常见虫害红蜘蛛有什么危害?

红蜘蛛,又叫朱砂叶螨,是专门危害花卉叶片的害虫以若虫成虫主要在杜鹃叶背面吸取汁液危害

(1)体态特征及危害症状雌成虫暗红色,体长0.3毫米左右,体背隆起足4对;成虫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初期使叶片出现黄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到全叶,并有密集蛛丝网覆盖,叶背呈现油渍状紫褐色斑块,叶柄紫褐色,严重时叶片枯黄早落并造成花蕾早期萎缩,植株死亡

(2)危害时期一年发生多代,如遇6~7月份高温少雨干旱天气时繁殖快且发生量较大,一般7~9月份为发生高峰期

(3)防治措施

①每年5~9月份,每隔25天左右,喷40%的三氯杀螨醇乳剂1000倍液这对成虫若虫幼虫和卵均有较强的杀伤力,应注意喷洒均匀

②用柑橘皮加水10倍左右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洒植株,也可防治蚜虫红蜘蛛

③取草木灰50克,加水2500克充分搅拌,浸泡两昼夜过滤,再加3克洗衣粉调匀后喷洒,每天1次,连续3天,隔1周再喷3天此法也可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刺吸式害虫

盆栽杜鹃容易遭受哪些病虫害?

杜鹃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红蜘蛛在6~8月份高温干燥时发生最为严重,叶片变黄脱落,具体防治方法参看总论部分病虫害防治相关内容。

杜鹃有什么病虫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杜鹃常见害虫、杜鹃有什么病虫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